[中文]    [English]

行业动态YeCheng News

以破为立:网络剧的内容突破与创新及政策研究

      2014年伊始,网络自制美剧《纸牌屋》的火爆让中国的同行看到了机遇和希望,众多网络巨头纷纷参与到这场网络剧的“游戏”当中。互联网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从流量积累到用户粘性争夺的转变深刻的暴露了内容突破与创新之重要性。与此同时,政策监管与审查对网络剧的影响愈发加重。

 

  网络剧的“黄金时代”到来

  经过几年的发展,网络剧发展进入创新期,不仅表现强劲,吸人眼球,同时在多种因素的助力之下,呈现出井喷之势。可以说,网络剧的“黄金时代”到来。

 

  网络剧发展进入创新期,表现强劲

  从网络剧的发展历程上看,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2006年与2007年可以说是网络剧的萌芽期,这时的网络剧制作粗糙,内容缺乏完整的情节,生产上也主要以个人创作为主;2008年开始直到2010年,是我国网络剧的缄默发展期,这一时期的网络剧开始拥有较为完整的剧情,在制作上开始了专业化的尝试;网络剧真正爆发是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这段时间网络剧凭借独享资源、低成本、多重开发等优势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的重要发展战略,一些优质的自制内容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屌丝男士》、《钱多多嫁人记》、《极品女士》、《万万没想到》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直到2014年,网络自制内容突破窠臼,开始在题材上进行了多元的尝试,《匆匆那年》、《暗黑者》、《灵魂摆渡》等作品都是在此时出现,而这一年也被称为“网络自制剧元年”;2015年至今,各大视频网站频频发力使得网络剧迎来数量和质量上的双丰收,网络剧的发展进入创新期。网络剧内容更加精细化,超级IP引领着行业的风向。

 

  多因素助力网络剧,产量井喷

  网络剧为何会如此火爆?这并非偶然,而是国家政策影响、互联网技术普及、版权费用上涨以及行业竞争激烈等多因素的合力之果。

  从网络剧的价值体现上来说,提升品牌知名度、提供新的内容管道、寻求商业回报、符合媒体发展趋势都是推动网络剧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因。从网络剧的作用影响上来说,网络剧不仅能帮助视频网站寻找到差异化的发展之路,还能体现视频网站的内容自制能力,同时为其提供新的内容来源。根据互联网公开资料显示,网络剧的制作成本大约为卫视播出电视剧的1/10,而播放量可达到后者的50%或以上。可见,对网络剧内容方面的投入可以降低视频网站对高价购买的专业内容的依赖,同时降低总内容成本。在多因素的推动下,网络剧的生产规模扩大,逐渐崛起。

 

  内容突破与创新:创作、版权、运营三位一体

  进入黄金时代后,网络剧内容的突破与创新被提上日程,成为各大视频网站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首先,在融合互联网文化的基础上,内容创作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和亮点。第二,不惜花费重金,探索网络剧品牌化,打造自有品牌的生态型IP。第三,精细化的运营方式使网络剧在内容运营的环节中先声夺人。这样,创作、版权、运营三位一体,以破为立,完成内容的突破与创新。

 

  内容创作独具特色,融合互联网文化

  网络剧之所以令用户耳目一新,本质上源于网络剧将互联网文化深深的融入其中,跳出传统影视剧的规则和框架,充满了互联网时代自由与探索的文化精髓。原生于互联网平台使网络剧在题材、叙事、形式上都带有了天然的亲和力,很容易与用户建立互动关系。

  题材多元。以往,网络剧的题材相对狭窄,甚至以低俗搏出位。如今,网络剧的题材类型更加多元。从幽默搞笑到科幻奇幻,从烧脑侦探推理到悬疑言情,从都市情感到青春偶像,以及宠物、儿童等,如此丰富的题材是传统电视剧所不能比拟的。同时,破旧立新,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小人物的生活、大尺度的话题、声色犬马的感官刺激、超现实的黑色幽默都是网络剧选择题材的切入口。

  非线性叙事。网络剧的内容创作更为自由,对故事的逻辑思维没有严格的硬性要求,这样恰好使网络剧剧情的创作有了灵活的表达空间。凭借互联网活跃的想象力,配合非线性的叙事手法便能迎合年轻的网络用户口味,创造出内容新颖和个性鲜明的剧集。

形式迷你灵活。从表现形式上看,由于网络剧的情节与内容安排紧密,加之用户的收视习惯和年龄结构,表演节奏也随之加快。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剧集长度一般只是普通电视剧剧集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一,堪称迷你。

 

  网络剧探索品牌化,打造生态型IP

  网络剧的火爆代表了一个发展趋势,网络剧的制作角色在探索品牌化。无论是过去网络剧市场上的《屌丝男士》、《极品女士》、《匆匆那年》、《谁都别惹我》《盗墓笔记》等作品,还是今年异常火爆的网络剧,如《他来了,请闭眼》、《太子妃升职记》、《余罪》、《最好的我们》等,点击量都高居各大视频网站网络剧的TOP15。其中大多数作品已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并且不断将品牌“连续化”,推出多部续集。被誉为网络第一神剧的《屌丝男士》第四季收官后,以累计15亿次的播放量再一次刷新网剧播放记录,其单日覆盖用户更是超过1000万。在粉丝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无疑是挖掘用户粘性价值、深入内容品牌化理念的最好实践。

 

    精细化运营,推动网络剧走向成熟

  有了创作,有了版权,接下来就是运营,这对网络剧的内容突破与创新极为重要。毕竟,内容还是要以其受众为核心来定位,需要依靠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反馈来维系,这就需要精细化的内容运营。无法准确洞悉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也不能准确预判即将产生的热点话题,更无法把握网络剧的内容生产,因此,精细化运营成为网络剧产业链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首先,注重大数据的分析与运用。网络剧的成功基础是其海量用户群,以及以该用户群为基础所产生的用户搜索、观看、评论以及关联行为数据。以大数据为核心,网络剧颠覆了传统内容制作的价值链,契合用户心理期望,创新内容制作方式,根据不同用户需求设计不同剧本,精准定位剧集的传播对象。第二,针对不同的目标用户,细分不同类型的精品网络剧内容。通过粉丝运营和多屏空间,分时段推出满足用户多场景观看需求的网络剧内容,满足特定观众对整体内容的个性化期待,最终形成收视闭环。在这方面,与视频平台合作的定制网络剧往往都能突出细分和精准定位。最后,聚集极具影响力的明星艺人,围绕热点话题助推传播。

 

 政策:强化监管与审查力度,保障未来健康发展       

  网络剧内容如今在成本和播放产出、行业影响方面,出现了能比肩乃至超越传统卫视的趋势。不过,在网络剧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就是尺度过大。一些镜头为了博人眼球处理的极为大胆,网剧的内容和质量遭到了受众以及广电的质疑。

  事实上,网剧越来越“大尺度”最重要的诱因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太子妃升职记》、《心理罪》、《无心法师》《盗墓笔记》等热门网络剧被举报后有的永久停播,有的被要求删改后再审,问题涉及血腥暴力、粗俗、封建迷信等。这充分体现了网剧传播中的问题以及广电总局的整改力度。

  不久前,业界就呼吁网络剧应与电视剧“审查一致”,且呼声越来越大。实际上,我国对网络剧的审查政策早已有之。早在2012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就下发了具体的管理细则,并提出“先审后播”“审核到位”的管理方式;随后在2014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增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内容审核;此后在2015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出新规,采取24小时不间断的监看模式,电视台不能播的网站也不能播。

  突然收紧的网络剧审查政策,对近年来高歌猛进的网络剧市场来说,无异于泼了一盆冷水。不过,业内人士纷纷赞同加强对网络剧的监管力度,甚至有人建议建立网络剧的分级制度。在政策的不断细化下,赏罚分明,才能保障网络剧未来的健康发展。而加强政策监管态势的愈加明显和彻底,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网络剧在未来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