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居之美》持续热播中:清代之情有独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现在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对时间价值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而钟表自清代传入中国就扮演着一种非同寻常的角色,不仅成为东西方之间相互了解、交往的工具,而且还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计时方式。

中国早期计时

在古代,钟是权力的象征,作为帝王的祭天礼器,象征着“终生长命”。最古老的计时仪器包括土圭、圭表、日晷和漏壶等。

中国制造机械钟的历史悠久,北宋时期的天文学家苏颂设计制造的天文仪器和计时仪器的混合体水运仪象台,已经具有较完备的计时机械,技术在世界领先。

到14世纪60年代,中国的机械时钟已经脱离了天文仪器而独立存在,但现代意义上的钟表并未出现。

“自鸣钟”传入中国

明清时期,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将西洋钟表传入内陆,希望借实用技术引发中国人对欧洲文明的好奇心,来推行西方天主教信仰。他是第一位将天主教艺术带入中国,也是第一位将钟表带入中国的西方人。

从西洋进贡的计时器,没有中国名称,因报时声音像钟声,所以定名为“西洋自鸣钟”。明清时期,中国将西洋钟表统称为“自鸣钟”。

随着传教士活动的深入,大量精美的钟表源源不断地进入皇宫,其精巧的设计、奇特的功能、美观的装饰成为奢侈品的代表,而皇帝也成为拥有钟表最多的收藏者。

清帝设厂制钟,形成三足鼎立

康熙对西洋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在养心殿造办处下设做钟处,一批西洋传教士供职其间,亲自制作或指导工匠制作钟表。

自康熙后期至清末,中国形成了“御制钟”、“广作钟”、“苏作钟”三足鼎立的状况。其中“广作钟”的制造技艺已接近欧洲的制钟水平,而“苏作钟”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由中国人自己生产的钟表。

广作钟:

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区域制作的钟表,不仅承袭了画工精细的珐琅钟面,更挖空心思制作各种动态新奇的活动零件,并配合黄金、紫檀、象牙、宝石等贵重物料。

苏作钟:

以南京、苏州、上海等地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制作的钟表为“苏作钟” 与“广作钟”相比,“苏作钟”高大宽厚、构造简单、色调淡雅,是真正意义上由中国人自己生产的钟表。

在设计方面具有传统的东方文化特色,将中国古代作为摆件的插屏造型艺术运用到外观上,增添了古朴典雅的味道,提升了观赏价值,也因此赢得了“插屏钟”的美名。

   当然传教士在中国进行学术传教时,也始终不忘向朝廷进贡西方科技仪器。明末清初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清康熙年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为朝廷制造科技仪器、并对朝廷接受西方科技起了重要作用。比如:浑天仪,地球仪,包括望远镜,三棱镜等等。

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一些西方传教士也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和赏识。比如经过数次新建、重修而保存下来的北京第一座教堂“宣武门教堂”,就是明万历年间,天主教耶稣会教士利玛窦获准在北京传教时所建。

这是一座巴洛克式教堂,其中的一些装饰细节带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手法,充分体现了中西方建筑的完美融合。